时间:2022-12-09 01:11:03 | 浏览:1225
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红山铜多金属矿床。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香格里拉市东北部29度方向,与香格里拉市直距37.6公里,是一个矽卡岩型铜矿床,矿床内还有独立的铅锌矿体、钼矿体。矿山于1992年开发建设,1997年建成投产,日采矿石1000—1500吨,2019年香格里拉神川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矿山扩建,矿山开采能力提高到每年80万吨,同时有计划开采铅锌及钼矿体,矿山服务年限38年。
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、图姆沟组砂岩夹结晶灰岩、中酸性火山岩。
曲嘎寺组呈北西向展布于矿区西部,以深灰色沙泥质板岩、变质砂岩、大理岩和硅质岩为主,是红山铜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。岩石以厚度大,具有复理石韵律为特征,受超浅成—浅成火成岩侵入的影响,广泛发育矽卡岩化和角岩化。形态受原岩产状控制,矿体主要赋存于以板岩为主的碳酸盐岩过渡层中。图姆沟组二段出露于矿区东部,岩性以板岩、粉砂质绢云板岩和中—酸性火山岩为主,夹少量安山岩、流纹岩、英安岩。
矿区内构造以北西向展布,断裂构造多为正断层,次级构造发育强烈,层间裂隙多发育于矽卡岩与角岩的接触带,多呈大弧形弯曲,行迹清晰,裂隙面粗糙;节理裂隙较发育,尤以角岩最发育。
红山铜矿共圈定了大小20个矿体,根据赋存岩体的位置不同,划分为5个矿体群,V1矿体群为矽卡岩型铜矿体,包括V1-1、V1-2两个矿体,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东侧下部;V2矿体为夕卡岩型铜矿体上覆于V1矿体南西侧之上,V2-1矿体被断层错断为南、北两段,表现为上铜下钼的特征。V3、V4矿体上覆于V2矿体南西侧,被断层F3错断。V11钼矿体的含矿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、二长花岗岩,顶底板岩性以石英闪长玢岩、二长花岗岩为主,厚度变化极大,钼品位较低,上覆于V1、V2矿体之上。
V1-1矿体倾向240度,倾角65—70度,矿体厚度一般5—45.6m,铜平均品位0.46%。
V1-2矿体倾向240度,倾角65度,矿体厚度一般14.5—22.2m,铜平均品位0.84%。
V2-1矿体倾向240度,倾角63—80度,矿体厚度一般5.3—39.4m,铜平均品位0.57%。
V2-2矿体倾向240度,倾角70—80度,矿体厚度一般43.1—131m,铜平均品位0.43%。
V4矿体倾向240度,倾角65—72度,矿体厚度一般4.8—24.2m,铜平均品位1.42%。
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孔雀石、黄铜矿、磁黄铁矿、黄铁矿及闪锌矿。
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、透辉石、斜长石和石英。
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,局部见有海绵陨铁结构,乳浊状固溶体结构,片状、斑状结构。
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、浸染状构造、脉状构造。
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铜夕卡岩型,红山铜矿的成因为早期发育的印支期矽卡岩型铜矿,燕山期被含钼的成矿热液叠加富集,为热液叠加—改造的斑岩-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。
区内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、角岩化。矽卡岩是红山铜矿关键的成矿地质体,几乎所有的矿化都与矽卡岩有关
2017年6月之前矿山累计消耗矿石量966.9万吨,铜金属量7.757万吨。
矿区有4个主要矿体,截止到2017年6月保有311+122b+332+333工业矿石量2242.77万吨,铜金属量19.354万吨,铜平均品位0.86%;保有311+332+333低品位矿石量1296.64万吨,铜金属量4.5883万吨,铜平均品位0.35%。
矿床2017年6月保有工业+低品位矿石总量3539.41万吨,铜金属量23.94万吨,铜平均品位0.676%。
矿床累计提交铜矿石量4506.31万吨,铜金属量31.697万吨。
提交332+333类别独立钼工业矿石137.41万吨,钼品位0.42%,金属量5759吨。
提交333类别铅锌工业矿石19.04万吨,铅品位4.14%,锌品位4.87%,金属量铅7886吨,锌金属9279吨;保有333类别钨矿石5.53万吨,氧化钨品位0.35%,钨金属量193吨。